whatsapp
shop icon
shop icon

頭髮稀疏怎麼辦?一篇文認識頭髮稀疏原因與症狀

Mar 29, 2024

article photo

照鏡子發現分髮線超明顯,甚至看得到頭皮?家裡頭髮掉滿地,髮量卻越來越少?你是否曾經歷過上述的情況,或是因為不知道該如何延緩頭髮稀疏問題煩惱嗎?各位髮友們不用擔心,本篇文章簡銘成醫師將詳細說明頭髮稀疏的原因、症狀和改善方法,還加碼分享頭髮稀疏常見問題及外食族最在意的生髮營養素補充,幫助你擺脫頭髮稀疏,找回健康毛囊與濃密髮量!

髮量少看到頭皮怎麼辦?頭髮稀疏原因及症狀有哪些?

頭髮稀疏原因

當你發現頭髮突然變得稀疏、髮質改變時,很有可能是身體傳出的警訊,下方為您說明7大常見的頭髮稀疏原因:

  1. 雄性禿遺傳

    男性禿頭約有90%的原因是遺傳性雄性禿導致,有雄性禿的人身體內5α還原酶,會代謝出雄性激素代謝物──二氫睪固酮(DHT),縮短毛髮生長週期,進而導致落髮、禿頭狀況。雄性禿在外觀上的表現就是:髮際線逐漸後移、頭頂髮量變少,也就是大家常說的M型禿和地中海禿。另外,根據研究顯示,台灣30歲以上的成年女性約有11%也會出現這樣的狀況,不過女性的外觀變化主要在頭頂,初期是分線變寬,逐漸向兩側擴散、頭頂髮量變少、頭皮越清晰可見。

    因此無論男女都是有可能遺傳禿頭基因的,只不過以男性來說,機率通常會比女性高一些。

  2. 環境、精神壓力

    當環境、精神壓力過大時,容易因為頭皮血管過度收縮,使血液循環不順暢,減少毛囊養分供給效率,而形成暫時性的掉髮現象;需要注意,如果長期處於高壓狀態,則可能導致毛囊永久萎縮。

  3. 身體疾病、藥物

    罹患自體免疫疾病、甲狀腺異常、紅斑性狼瘡、乾燥症等疾病的患者,都有可能因為疾病的關係導致落髮增加,使得頭髮稀疏程度增加。

  4. 作息不正常

    長期熬夜、抽菸喝酒等不良生活作息,會影響頭皮循環及皮脂分泌,導致頭髮無法正常生長,嚴重可能出現毛囊萎縮、落髮等狀況,簡銘成醫師分享,頭髮的生長與掉落處於一種動態平衡,若掉落的髮量大於生長的髮量,就會導致頭皮髮量減少。

  5. 產後落髮

    產後落髮也屬於休止期落髮的一種,因懷孕期間媽媽體內雌激素增加,延長頭髮的生長週期,但生產後,雌激素開始遽降,導致原本處於生長期的頭髮迅速進入休止期,將懷孕期間沒有掉的頭髮一次掉光,才有了明顯的落髮現象。
    更多產後落髮資訊可參考:產後掉髮全解析》認識媽媽們大量掉髮的原因,以及該如何解決掉髮困擾

  6. 荷爾蒙改變

    女性進入更年期後,女性荷爾蒙及黃體素下降,體內雄性荷爾蒙比例相對增加,可能造成毛囊收縮、生長周期縮短,間接產生掉髮問題。

  7. 過度染燙

    如果有長期燙染,或是使用化學成分過多的美髮產品,都容易使髮質受傷而粗糙乾澀,頭皮及毛囊健康也會長期因為化學產品的染燙刺激而受損,導致頭髮日漸稀疏。

如何判斷自己有頭髮稀疏的症狀?頭髮稀疏症狀

一般來說,肉眼可以看見的改變是:頭髮變細、看到空空的頭皮,大家也可以在家進行自我檢測,幫助判斷自己否有頭髮稀疏的症狀:

  1. 用拇指與食指抓取半指節範圍大小的頭髮。
  2. 輕輕往上拉至髮尾,檢視在拉扯過程中是否出現斷髮情形。
  3. 出現3根以內的斷髮仍屬正常,若出現3根以上的斷髮,則很有可能是禿頭的警訊。